• 首页
  • 组织机构
    • 热科院概况
    • 院领导集体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科技创新
    • 通知公告
    • 政策法规
    • 科技热点
    • 科研基地
  • 成果转化
    • 转化动态
    • 转化平台
    • 合作企业
    • 技术成果
    • 良种良苗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人才动态
    • 招聘
    • 人才政策
    • 创新团队
    • 专家风采
    • 专家库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平台与伙伴
    • 对外合作政策
  • 服务三农
    • 热区"三农"
    • 院地合作基地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反腐倡廉
    • 统战工作
    • 群工工作
    • 文化建设
    • 学习交流
  • 教育培训
    • 研究生教育
    • 培训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报道 » 详细
【海南新闻联播】海南:推进热带农业“走出去” 守护农业“芯片” 打好种业翻身仗
作者:海南新闻联播 来源:海南新闻联播 日期:2021-04-06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一粒种子,关系着中国人的饭碗安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打好种业翻身仗。近年来,海南突破卡点、补上短板、筑强优势,下大力气构建种业开放新格局,支持企业走出去,加强与国际组织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扛起国家种业创新发展的海南担当。


  眼前正在地里查看木薯生长情况的这位叫薛茂富,皮肤黝黑的他乍一看是一位普通农民,但其实他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一名研究员。2018年,他将自己团队在海南选育出的“华南一号”木薯成功带出了国门,在距离海口1万公里外的非洲刚果(布)高原省恩戈市成功量产,助力当地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而在此之前,他为了寻找到可供利用的嫁接母本,在恩戈市一住就是3年。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品种资源研究所 研究员 薛茂富:(木薯是刚果布的主要粮食作物,但是那里病比较多,对产量影响非常大,我们就去刚果(布)的各个地方做一些调查,发现有一些地方品种比较好,我们就收集过来做实验,后面筛选出1到2中抗病的,把他们推广到刚果(布)全国各个地方去,整体来说(产量)最起码比原来增加了30%以上。)


  立足中国热区,面向世界热区,扎根于海南的中国热科院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引领中国热带农业“走出去”。近5年来,热科院选派27名专家赴冈比亚、密克罗尼西亚、柬埔寨、刚果(布)等国家开展科技援外工作,在境外推广品种91种,推广技术66项,为世界减贫减饥和热带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在推进热带农业“走出去”的同时,热科院还大力推进海南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


  记者 王晓曈:(在几年之前,橡胶树下益智难以成活,近些年热科院品资所通过培育和优化,成功选育出了我手边这些“琼中1号”、“琼中2号”益智,非常适宜在橡胶林下种植,并且在我脚下这些落叶都是不用清理的,因为益智本身根系比较浅,落叶可以为它提供固氮、固碳、营养节流的作用,这样一来,益智本身也不用施肥,更加方便农户日常种植管理,5年以来,益智在海南已经推广种植了20万亩。)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品种资源研究所 研究员 王清隆:((新品种)产量很高,是普通的将近2倍,现在整个南药我们收集的资源有3000多份,选择更好的品种,结合我们的技术,推广给我们广大的农民客户去种植。)


  “十三五”期间,海南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已初步形成,全省建有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点、国家级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国家级省级科研院所自建种质资源圃共35个。目前共收集保存热带作物种质资源4.7万份。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研究员 徐立:(尽量把海南的资源安全地保存下去,经过基本的鉴定工作、基因的挖掘,品种的审定或认定程序,直接推向农业生产。)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 副厅长 罗东:(要再建设一批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和圃,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在这项战略部署中发挥好我们海南应有的贡献。)


  自然资源禀赋优越的海南,一直与国家的种子事业联系在一起。从20世纪50年代起,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人员就纷纷来到海南开展科研育种,已累计超过60万人次。目前,全国400多家单位的南繁团队汇聚在海南开展科研攻关,形成了独特的南繁文化和丰厚的人力资源。自贸港体制机制创新,也进一步助力“南繁硅谷”建设,有效承载粮食安全等国家重大战略。日前,2021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在三亚举办,论坛汇聚了全国行业内顶尖科研力量,为打好种业翻身仗建言献策。 


  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 主任 杨雄年:(我们现在就是和海南省共同协作推进出台海南省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办法,让专家在这个地方放心大胆地去创新、去培养我们新的品种。我们希望自贸港的建设,能够在这方面营造一个非常良好的环境,这样对我们整个育种事业是一个大大的驱动。) 


  近年来,位于海南南繁科技城内的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等19个国家重大科技平台加快建设,中科院、农科院、中国农大等下属16家南繁研究机构挂牌运作,隆平高科、德国科沃斯等7家国内外优质种业企业落户。一系列人才、产业、技术、资金、政策等要素的加速汇聚。下一步,海南将健全产业发展全生命周期配套服务需求,构建“南繁硅谷”完整产业生态。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 总农艺师 黄正恩:(下一步,我们是要积极创建崖州湾国家实验室,来更好地发挥南繁的作用,高标准地建设南繁硅谷,我们将谋划引进一大批的国内外知名企业来这里进行生产、科研、技术转让等,把成果转化为我们的产业优势。)


  •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监制
  •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城西学院路4号
  • 邮编:571101
  •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325号
  • 琼ICP备11000394号
English | 旧版
  • 首页
  • 组织机构
    • 热科院概况
    • 院领导集体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科技创新
    • 通知公告
    • 政策法规
    • 科技热点
    • 科研基地
  • 成果转化
    • 转化动态
    • 转化平台
    • 合作企业
    • 技术成果
    • 良种良苗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人才动态
    • 招聘
    • 人才政策
    • 创新团队
    • 专家风采
    • 专家库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平台与伙伴
    • 对外合作政策
  • 服务三农
    • 热区"三农"
    • 院地合作基地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反腐倡廉
    • 统战工作
    • 群工工作
    • 文化建设
    • 学习交流
  • 教育培训
    • 研究生教育
    • 培训中心

重要新闻

  • 中国热科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4•13”讲话精神
    加快推进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建设
  • 中国热科院在土壤有机污染物风险评价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 海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徐启方到中国热科院香饮所调研
  • 中国热科院橡胶树基因编辑体系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 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调研组到中国热科院开展专题调研
  • 中国热科院召开项目启动会 推动航空轮胎专用天然橡胶国产化

热区热点

  • 首届中国国际热带博览会在广东佛山举办

  • 澄迈扎实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桥头地瓜等入选中国农业品牌名录

专题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媒体报道

【海南新闻联播】海南:推进热带农业“走出去” 守护农业“芯片” 打好种业翻身仗

  作者: 海南新闻联播   来源: 海南新闻联播  日期: 2021-04-06   点击: [ 小  中  大   打印  ] 我要分享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一粒种子,关系着中国人的饭碗安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打好种业翻身仗。近年来,海南突破卡点、补上短板、筑强优势,下大力气构建种业开放新格局,支持企业走出去,加强与国际组织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扛起国家种业创新发展的海南担当。


  眼前正在地里查看木薯生长情况的这位叫薛茂富,皮肤黝黑的他乍一看是一位普通农民,但其实他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一名研究员。2018年,他将自己团队在海南选育出的“华南一号”木薯成功带出了国门,在距离海口1万公里外的非洲刚果(布)高原省恩戈市成功量产,助力当地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而在此之前,他为了寻找到可供利用的嫁接母本,在恩戈市一住就是3年。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品种资源研究所 研究员 薛茂富:(木薯是刚果布的主要粮食作物,但是那里病比较多,对产量影响非常大,我们就去刚果(布)的各个地方做一些调查,发现有一些地方品种比较好,我们就收集过来做实验,后面筛选出1到2中抗病的,把他们推广到刚果(布)全国各个地方去,整体来说(产量)最起码比原来增加了30%以上。)


  立足中国热区,面向世界热区,扎根于海南的中国热科院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引领中国热带农业“走出去”。近5年来,热科院选派27名专家赴冈比亚、密克罗尼西亚、柬埔寨、刚果(布)等国家开展科技援外工作,在境外推广品种91种,推广技术66项,为世界减贫减饥和热带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在推进热带农业“走出去”的同时,热科院还大力推进海南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


  记者 王晓曈:(在几年之前,橡胶树下益智难以成活,近些年热科院品资所通过培育和优化,成功选育出了我手边这些“琼中1号”、“琼中2号”益智,非常适宜在橡胶林下种植,并且在我脚下这些落叶都是不用清理的,因为益智本身根系比较浅,落叶可以为它提供固氮、固碳、营养节流的作用,这样一来,益智本身也不用施肥,更加方便农户日常种植管理,5年以来,益智在海南已经推广种植了20万亩。)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品种资源研究所 研究员 王清隆:((新品种)产量很高,是普通的将近2倍,现在整个南药我们收集的资源有3000多份,选择更好的品种,结合我们的技术,推广给我们广大的农民客户去种植。)


  “十三五”期间,海南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已初步形成,全省建有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点、国家级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国家级省级科研院所自建种质资源圃共35个。目前共收集保存热带作物种质资源4.7万份。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研究员 徐立:(尽量把海南的资源安全地保存下去,经过基本的鉴定工作、基因的挖掘,品种的审定或认定程序,直接推向农业生产。)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 副厅长 罗东:(要再建设一批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和圃,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在这项战略部署中发挥好我们海南应有的贡献。)


  自然资源禀赋优越的海南,一直与国家的种子事业联系在一起。从20世纪50年代起,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人员就纷纷来到海南开展科研育种,已累计超过60万人次。目前,全国400多家单位的南繁团队汇聚在海南开展科研攻关,形成了独特的南繁文化和丰厚的人力资源。自贸港体制机制创新,也进一步助力“南繁硅谷”建设,有效承载粮食安全等国家重大战略。日前,2021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在三亚举办,论坛汇聚了全国行业内顶尖科研力量,为打好种业翻身仗建言献策。 


  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 主任 杨雄年:(我们现在就是和海南省共同协作推进出台海南省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办法,让专家在这个地方放心大胆地去创新、去培养我们新的品种。我们希望自贸港的建设,能够在这方面营造一个非常良好的环境,这样对我们整个育种事业是一个大大的驱动。) 


  近年来,位于海南南繁科技城内的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等19个国家重大科技平台加快建设,中科院、农科院、中国农大等下属16家南繁研究机构挂牌运作,隆平高科、德国科沃斯等7家国内外优质种业企业落户。一系列人才、产业、技术、资金、政策等要素的加速汇聚。下一步,海南将健全产业发展全生命周期配套服务需求,构建“南繁硅谷”完整产业生态。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 总农艺师 黄正恩:(下一步,我们是要积极创建崖州湾国家实验室,来更好地发挥南繁的作用,高标准地建设南繁硅谷,我们将谋划引进一大批的国内外知名企业来这里进行生产、科研、技术转让等,把成果转化为我们的产业优势。)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监制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城西学院路4号 邮编:571101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325号 琼ICP备11000394号